“长护险”让养老更有保障

erjian2021-10-141229

“长护险”让养老更有保障

河北省邢台市南河区依托“长期保险”,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图为南河区三四乡卫生院医疗中心医护人员为老人提供日常护理。

张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十四五”末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除了医疗需求外,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的老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也会增加。如何为残障及痴呆老人提供更好的照顾,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为应对我国老年人口中残疾人长期护理保障不足而推出的一项试点制度。目前,全国已有49个城市开展了试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长期保险”制度能为老年人提供什么样的保障,试点中有哪些经验可以推广,有哪些不足之处亟待填补?记者进行了采访。

保证人口持续增长。

它覆盖了5000多万人,为35.8万人提供了长期护理。

放下旧报纸,用酒精棉签仔细擦拭指甲钳,轻轻提起老人手腕。在江苏省南通市,护士蒋阿姨正在给沈女士的弟弟修剪指甲。在沈女士家,有一位97岁的老母亲长期卧床,一位72岁的哥哥严重痴呆。多年来,这个家庭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来照顾两个亲戚。五年前,一则关于南通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新闻,改变了沈女士的困境。

“每人每年只需支付不到2000元,即可享受2万元以上的专业护理。”沈女士说,蒋阿姨是护士,是一位老熟人,上门服务5年了。她每周去三四次,无论晴雨,都会提前预约去时间,

“长期护理保险”的基本运行模式是:试点城市从居民医保基金中按一定比例向长期护理保险账户拨付资金,居民缴纳一定费用,省市政府也提供保费补贴。账户由商业保险机构运营,引入专业护理机构提供床位或上门服务,保险公司支付相应费用。“长期护理保险”重点保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被业内称为社会保障“第六险”。

自2016年实施以来,南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为2万多名残疾人和痴呆患者提供长期护理服务。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筹集资金,其中个人30元,医保基金30元,财政补助40元,对困难群体全额财政补助,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申办保险公司。

在各地试点过程中,“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逐步探索出了医养结合、政企合作、多方受益的模式。

“政府建立制度、制定政策、购买服务并负责监督。我们主要负责申请受理、评估鉴定、服务配置、待遇结算。”承接南通长期保险业务的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甘为民介绍。

“长护险”让养老更有保障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去年底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已有14家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超过50亿元,为35.8万人提供长期护理。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参保个人和家庭的负担,还有效缓解了因残疾人和痴呆人员长期占用医疗机构床位造成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以南通市为例,截至去年10月,19%的长期残疾人从医疗I

“长期保险”使用医保账户内的资金,享受财政补贴,属于政策性保险,每一分钱都要高效支出。因此,需要对参保人群进行精准筛查和覆盖,将服务送到真正需要的老年人手中。

今年年初,河南开封作为新增的14个试点城市之一,正式实施《开封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行办法》,对首批申请人进行了残疾评定。

“老头,我们来看看你。你能听到我吗?”在韩晖开封市,平安养老保险河南分公司残疾评定员、残疾评定专家库成员、开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等一大早就出发看望残疾老人。每一个看似闲聊的话题都对应着需要在残疾评估问卷中收集的信息。

“保护什么人?有;长期保险;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南开大学健康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明来介绍,各试点地方制定了不同的失能评定标准,有的采用标准评定量表评分,有的则因地制宜采用组合量表评定。比如上饶、苏州、青岛进一步细分伤残等级,确定不同待遇标准,实现精准保障。

各地还成立了专门的评估小组,部分地区通过设计再评估模型、利用信息技术防范道德风险等方式实施过程监督。“我们依托专家智库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评估、审计等关键环节建立一系列分析工具,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协助政府部门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太平洋人寿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明确融资模式是“长期保险”落地的另一个关键。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城镇职工为主要参保人,部分试点城市采用医保基金拨付的单一筹资模式,部分城市已开始形成医保基金、财政、单位、个人等多元化筹资模式,参保人员范围逐步扩大到居民。“比如在承德、南通、成都等城市,多元化融资的局面基本形成,有利于制度的可持续性。”朱明说。

“扩围提质”惠及更多老年人。

做好制度衔接,改善市场供给,加快专业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

“长护险”试点成效显著,但目前受益人群在失能人群中的占比仍不足1%。加快试点推广,让城乡更多失能失智老人受益,需要加快完善“长护险”的制度体系以及相关的市场服务体系。

强化制度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筹资渠道,统一制度标准,促进政策性业务和商业化服务有效衔接,推动这一制度“扩围提质”。

“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愈发重要。”朱铭来调研统计后发现,首批15个试点城市中,90%以上的“长护险”筹资都来自医保基金划转。专家认为,“长护险”今后的持续发展依赖于相对独立的多元筹资渠道。“有能力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并且鼓励、撬动个人投入,从长远看,发展;长护险;能够极大带动养老产业发展,促进养老消费。”朱铭来说。

建立全国统一的制度标准也势在必行。目前,“长护险”还在试点过程中,各地老龄化程度、财政实力、机构服务水平等不同,因此在筹资、评估、经办、服务等各环节的标准也不统一。“要明确;什么人、什么事、多少钱、谁来做、怎么评;。”甘为民建议,在失能认定、护理服务、待遇支付、服务人员认证以及护理机构准入、服务质量等方面统一标准,才能为全国统筹打下基础,更好地保障制度公平。同时为政府开展监督管理、保护参保人权益提供“标尺”。

太平洋寿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9月,《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对各项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希望能够加快长期护理保险立法,为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强化服务供给,要鼓励商业机构参与,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积极性,同时要加快专业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尽快补上人才短板。

“应更多地发挥市场力量,让;长护险;制度牵引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快速发展。”朱铭来认为,“要强化财税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相关养老产业。比如,对从事社会急需护理人才的专业培训、家庭和社区的护理服务、护理技术的研发和信息系统等,提供补贴和税费减免;对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补充的长期护理保险给予税收优惠等。”

政府建标准、搭平台,企业也要在这一良好的基础上发挥更大作用。“保险公司要开发设计更优质的产品与社会;长护险rsquo;相衔接,加大在相关养老产业的投资等,完善lsquo;保险保障—医养护理rsquo;的产业链,优化服务、降低居民参保成本。”朱铭来说。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很重要。若按照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目前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理员,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的服务人员存在较大缺口。专家指出,应当依托高等护理院校、高等职业教育以及专业护理机构,通过定向培养、联合培养,加快长期护理保险人才的培养。

“建立长期护理服务体系,要调整好3对关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认为,一是调整好居家护理、社区护理与机构护理的关系,健全多层次护理服务体系;二是调整好公办护理机构与民办护理机构的关系,既强化公办护理机构“兜底线、保基本”的定位,又要大力发展民办护理机构;三是调整好传统护理服务与创新护理服务的关系,在提升传统人力护理服务的同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相关阅读

  • 哈尔滨大雪似硬币
  • 诺森德护火者
  • “长护险”让养老更有保障
  • 本文链接:http://www.slxf119.com/9500.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诺森德护火者

    下一篇:护得山绿松柏青(暖闻热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