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app背后 非法A黑客技术学习apppp还有几桩“罪”

erjian2022-03-192517

诈骗app背后 非法App还有几桩“罪”

办理此案的顺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任伟介绍,所谓打包,就是将网站、应用名称、LOGO、启动图打包成一个app应用包,让网站以App的形式呈现。“一个非法包就能让诈骗工具披上正版手机软件的外衣,毁了无数个家庭。”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以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多起与虚假app相关的诈骗案件,涉及虚拟货币投资、赌博、套路贷等领域(详见本报11月26日报道《为赚快钱IT青年沦为新型电诈案“制刀者”》)。在大量“量身定制”的诈骗相关app背后,一些公司提供从接单、开发、包装、配送、售后等“一站式”服务。诈骗app的背后,是一条技术开发的灰色产业链。

今年4月底被查封的湖北常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参与办案的武汉市洪山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民警张生介绍,该公司共有25人,分为技术、销售、美术等部门。技术人员分工明确,负责写程序代码,购买域名,租用服务器,打包.经过一些运营,一个App的制作周期大多不会超过一个月。因为这些app中有一部分功能类似,所以可以批量开发类似的app。公司还成立了线下买手微信群,负责后期功能调试、运维等。

在湖南,一家由多名名校毕业的年轻人创办的“明星”企业甚至“有组织犯罪”,跑到海外开发诈骗app。2019年11月,客户张找上门来,要求公司制作一款app的“类似模型”。该公司的三名负责人接手了这项业务,知道该软件可能被用于犯罪,并派四名员工两次前往泰国,帮助张开发和维护两个假冒的应用程序。

除了团伙作案,在一些诈骗App案件中,一些技术开发人员私下“接单”,参与关键环节,从中非法获利。

11月初,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起App裸聊敲诈勒索案。案中,孙某某明知App是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犯罪的工具,00后计算机专业毕业,仍提供软件平台建设和后台技术维护服务。不到三个月,孙某某非法获利,近日被提起公诉。

“我真不该为了一点小利做违法犯罪的事,毁了我的大好前程……”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孙某某后悔不已。

今年7月以来,国家反诈骗中心陆续公布了两批644个诈骗app。这些假冒app是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梳理后整理出来的,涵盖社交、贷款、投资、赌博、购物、短视频、手机安全等多个领域。

任伟就此撰文指出,虚假App已经成为黑灰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暴露出App市场法律规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

任伟分析,App制作没有准入门槛,部分包装平台审核不严格,流程形同虚设,虚假实名注册、更换网站等重复包装现象频发;有些app绕过app store审核,可以扫码下载,监管处于缺失状态。此外,涉案网站租用域外服务器,这使得这些应用“几乎失控”。

她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建立App市场准入制度和开发、包装、发行等各类主体实名登记备案制度,制定行业规范和定期检查,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从制度层面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通信网络环境。网信部门要加强对App的监管,特别是建立不上架应用商城的App监管模式,堵塞监管漏洞。

“有知识的人犯罪多。”王

他说,诈骗app大多是懂编程的人写的,有些大学毕业生只注重技能提升,比如让软件实现某些功能,却不知道自己写的代码最后会被用来做什么,有的可能是用来实现“二次开发”,有的可能是拿“私活”写代码,“这些都暴露了背后法律字符串的缺失。”

据王志波观察,目前部分高校IT专业对新型犯罪方式的法律教育相对缺乏,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界定和危害。他建议邀请法学院老师或司法机关公职人员为大学生做普法讲座,结合相关案例及时警示。

湖北省某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赵飞(化名)也注意到了很多令人痛心的案例。最近一两年,一些知名大学毕业的IT青年或软件开发技能较高的人成为“黑客”,或参与开发欺诈软件,“因为利益的诱惑,他们选择了冒险”。

在赵飞看来,高校的专业课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培养,还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合理利用它同样很关键。有了高超的技术,就可以做出锋利的‘宝刀’,但刀是用来做什么的,一定要标准化。”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2月03日01版)

诈骗app背后 非法App还有几桩“罪”

相关阅读

  • 境外学习黑客技术 国内攻击网站获利 3名涉案人员被判刑
  • 境外学习黑客技术 国内攻击网站获利-十堰晚报数字报
  • 诈骗app背后 非法A黑客技术学习apppp还有几桩“罪”
  • 本文链接:http://www.slxf119.com/16337.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境外学习黑客技术 国内攻击网站获利-十堰晚报数字报

    下一篇:国内口碑好的石油高压管线升高法兰生产厂家盘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