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先知

erjian2022-03-171628

黑客帝国先知与先知

很多人没想到,18年后,还能等到《黑客帝国》的续集。然而这一次,《黑客帝国》注定无法续写曾经的辉煌。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以下简称《矩阵重启》)已在国内影院上映一周。作为大IP的续集,电影票房很不理想。北美上映首日票房收入仅为640万美元,而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mainland China上映首日票房仅为333万。相比前三部16亿美元的累计票房,这部可以说是彻底输了。

不仅如此,电影的口碑甚至比票房下滑还要严重。截至记者发稿时,豆瓣评分仅为5.7分,与前三本的9.1分、8.6分、8.8分相差甚远。外国观众也不买账,IMDb评分只有5.7分。甚至导演拉娜;沃卓斯基用电影中的人物说,拍摄这部续集的部分原因是华纳要求下的无奈之举。

票房烂,粉丝吐槽,连导演都自嘲。《黑客帝国》的“重启”为什么不能复制之前的成功?笔者认为《黑客帝国》系列曾经是超越时代、预测未来的先锋,如今却成了时代的镜像。《矩阵重启》冷,但有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断爆发的当下,传统科幻小说的想象力似乎已经跟不上现实了。科幻小说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海报。

作者|刘亚光

01

前所未有的工作

续集注定会很冷

提到科幻电影,估计很少有人不会承认《黑客帝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丰碑。支撑人类的机器摇篮,闪着绿光的数字瀑布,穿着黑色皮衣的特工,凝固的时间和滑翔的子弹.这部由沃卓斯基姐妹(当时是兄弟)于1999年推出的作品,引爆了无数知名的文化符号,几乎定义了一种类型的电影。这部三部曲的全球票房已经超过了16亿美元,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时间纵观《黑镜》、《西部世界》等最受欢迎的科幻剧,《黑客帝国》创造的很多设定都成为了新一代科幻导演思考的背景和出发点。

然而,20年后,黑客帝国的重启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2021年12月22日,该系列第四部《黑客帝国:矩阵重启》首播。在第一周,它只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票房,远远低于预期。虽然很多影评人认为疫情影响了人们线下进入影院的热情,但即使我们拿《沙丘》同类型电影的表现和线上流媒体的观影数据对比,也很明显《黑客帝国》续集的表现疲软。该片今年1月14日登陆中国大陆后,豆瓣等网站评分也持续下滑。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豆瓣评分截图。

或许是华纳先放的纪录片太惊艳,导致观众的实际观影体验差距太大。其实从很多客观条件来看,《矩阵重启》的冷淡本应在情理之中。因为2002年结束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可以说是用史诗般的篇幅写了一个过于完整又极度开放的故事。

第一部开头,托马斯,一个还没有成为救世主的打工仔Neo安德森跟随《小白兔》来到“兔子洞”,并受到著名思想家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的邀请,这似乎预示着影片将展开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深入探讨。面对Neo对红蓝药丸的选择,他回应了关于真实/虚拟边界的经典争论;机器人城市中养育人类的培养皿,以具体的形式代表了哲学家普特南关于“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跟随先知的墨菲斯是人类各种信仰的化身,观众在他一次次坚定的信仰和幻灭中拷问自由意志的存在.借用哲学家齐泽克的评论,《黑客帝国》是哲学家的“罗夏墨迹实验”,存黑客帝国先知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佛教,无论你是哪种“主义”,都能在这部电影里找到提问的方法。

03010 (1999)中的红蓝药丸。

这种讨论深度问题的多线程剧本,无疑需要借助三部曲的体量。从这个角度看,《黑客帝国》作为续作,被很多人诟病思想内核单薄,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用一个在线娱乐网站影评的话说,本想看看重启后的《黑客帝国》如何带来更多关于自由意志的新观点,没想到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一部爱情片——。考虑到时间,只有一部电影,而前作又打了那么多深井,《矩阵重启》发挥的空间自然相当有限。

抛开这些深入的哲学探讨,《矩阵重启》系列的粉丝们都惊叹于当初充满先锋色彩的特效和动作设计。不过也是“赤手空拳挡子弹”的情节。20年前,Neo的第一次表演就引来了观众的惊呼,如今同样的桥段却被很多人质疑“纯粹是为了卖弄技巧”。这或许是因为观众的审美疲劳,更确切地说,这个问题也是《黑客帝国》冷淡的一个缩影:超越时代、引领潮流的不再是先锋,而是时代的镜像。

《矩阵重启》 (2003)剧照。

02

从引领潮流的先锋到时代的镜像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很多情节会让观众以为是在看一部都市剧,而不是科幻剧。在与机器世界合作并牺牲自己60年后,尼奥重新连接到了《黑客帝国》,他的新身份是一款名为《黑客帝国》的同名游戏的开发者。而搭档崔妮蒂则改了名字,成了一个时刻需要照看孩子、照顾家人的母亲。从飞檐走壁的黑侠客,到疲惫地坐在隔间里改bug的程序员,再到同时忙于家庭和工作的母亲,1999年的理想似乎落到了2022年的现实,在其中你我都能看到自己真实的倒影,却很难找到凝视未来的震撼。影片中导演安排的许多“自娱自乐”的情节,打破了“第四堵墙”,并进一步加以创造。

跳脱感,让人失去面对一部科幻作品时的敬畏。

其实,单就“再现现实”这个角度,《矩阵重启》不无引人深思的新创意和亮点。《黑客帝国》一类的赛博朋克式故事,往往着力于讨论未来世界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什么区分了人和机器?什么构成人的主体性之所在?这些都是创作者致力于挖掘、也难以回避的问题。沃卓斯基姐妹的剧本尽管构思天马行空,但给出的答案其实依旧是“爱”:第一部结尾,崔尼蒂的爱救回了尼奥的性命,并激活了救世主的源代码;第二部《重装上阵》中,尼奥偏离了前五代救世主“命定”的选择,在返回锡安与保护崔尼蒂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而这个偏离,恰恰也成为先知迭代更新下一个新矩阵的关键;史密斯在成为威胁矩阵的病毒后,大肆扩张自身,口中念叨着“我,我,我”,这种消灭他者的宣言,更是让他在哲学的意义上彻底站在了拥有爱情的尼奥的反面。在一个一切都被因果律“决定”的世界,“爱”驱动着人的自由选择,也让人依旧在机器统治的世界里保留着独特而坚挺的姿态。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剧照。

在《矩阵重启》中,“爱”依旧是核心的命题,只不过,它不再意味着一种纯粹的解放,同时也蕴藏着奴役的风险。取代了“建筑师”的“心理分析师”找到了一种能够继续让尼奥帮助矩阵世界运行,但又避免其觉醒的方法:利用他和崔尼蒂之间的爱。只要他们处在一个合适的距离,两人靠近时会产生能量,同时这种距离的接触,也不会让他们彻底寻回过去的记忆。

在一个人们被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这早已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警示。罗兰&;拉斯特就在《情感经济》一书中,明确表示人工智能的到来,会让人类社会走出体力经济时代,进入“情感经济”时代,情感成为了人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许多左翼理论家近些年也提出了“情感劳动”、“数字情感劳动”等概念。人类学家项飚也在前不久的腾讯“科技向善”会议上提出了极富想象力的“社会型市场”一词,在他看来,当前社会的一大特征即是人与人之间各种连接形式,都逐步被转化为市场盈利的来源。可以说,《矩阵重启》的这一设定从根本上挑战了前三部中作为“解放之源”的爱情,并让我们以更复杂的态度看待它。令人隐忧的是,爱情这种复杂的属性,可能恰恰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

《情感经济:人工智能、颠覆性变革与人类未来》,[美]罗兰&;T.拉斯特、黄明蕙著,彭相珍译,中译出版社2022年1月版

沃卓斯基姐妹做出的类似突破,还体现在《矩阵重启》的结尾。众所周知的是,即使黑客帝国前作三部曲花了很大的篇幅刻画尼奥等人的选择与反抗,但直至最后,他们无法逃避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这些选择同样也是设定好的。救世主是为系统升级而准备的,引导其解放的先知,只不过是机器系统用来唤醒尼奥的交互设计师。解放者们的大本营锡安,也极有可能只是一个进阶版的矩阵(尽管关于这点有许多的争议)。不过归根到底,三部曲中的人类都怀有热爱自由、渴望摆脱奴役的天性——他们等待被解放,这是沃卓斯基姐妹在彼时的电影中所选择和秉持的立场。

在第四部中,这种立场改弦易辙。借设计师与尼奥和崔尼蒂的对话,导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拥有不同底层逻辑的矩阵世界,在社交媒体、娱乐科技的麻痹下,人们并不再认为注定携带着痛苦和烦恼的自由是一件比享乐更优的事情。这或许也是电影与现实对应的最严丝合缝的一处情节。《连线》杂志的影评称《矩阵重启》是一部拍给成年人(-up)的电影,当老一批的观众们长大,如今的他们,如心理分析师所说,已经“不再爱谈论悲伤和失去”。现实中的观众们,真的还会认为真实和虚拟,做“哲人”还是“快乐猪”,是一个需要做出选择的问题吗?

NBC的一篇影评认为,与前作的悲壮基调相比,《矩阵重启》的结尾无疑是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的,尼奥和崔尼蒂试图用自己的行动,重新塑造矩阵中人们的观念,“给这片天空重新涂抹彩虹”。然而对于这些悬而未决的疑问,这种结尾是尴尬而唐突的。可以说《矩阵重启》遭遇的这些尴尬,连同电影本身,一同都成为了时代的反映而非预言。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截图。

03

技术爆炸的时代,

《黑客帝国》式故事还有什么吸引力?

当然,关于《矩阵重启》遭遇的滑铁卢,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自然不得不提,那就是尽管华纳始终极力推动这部堪称“摇钱树”的作品拍续集,但作为主创灵魂人物的沃卓斯基姐妹却并非发自内心地支持。播客极客银河指南的主持人大卫&;巴尔&;科特利()甚至将这些来自外界的有关继续拍续集的压力,比作电影里受程序控制攻击尼奥的“群蜂”。电影毫无保留地用尼奥和游戏公司上司的对话调侃了这一无奈,一些影评也认为,华纳的压力使得许多影史经典相继烂尾,才是《矩阵重启》反映的最大的现实。

黑客帝国先知与先知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截图。

在接受多个媒体的采访中,拉娜沃卓斯基都提到,最终选择继续拍《矩阵重启》更多是出于很个人的理由——因为失去父母亲的伤痛。“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悲伤,某个夜晚,我突然想到我还有Neo和Trinity,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黑客帝国》之后,从《云图》到《超感猎杀》,沃卓斯基姐妹其实并未放弃对想象力边界的探索,新的《黑客帝国》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批判的锋芒,但它也并不代表着导演放弃了对现实持续深入的思考,而或许成为一种更加珍贵的私人表达。

不过,《黑客帝国》遇冷的背后确实也有一个更大的不容回避的问题:在一个技术爆炸的年代,人们对眼花缭乱的新科技不再拥有震惊感,科幻作品的井喷也让观众们想象力接受的阈值水涨船高,《黑客帝国》式的故事,还继续拥有令人惊艳的吸引力吗?疫情之后,越来越复杂而难以预测的世界,也为作者们提出了更大的创作难题:面对比科幻更科幻的现实,科幻作品该如何寻觅自身的价值?

2017年,《自然》(Nature)杂志就曾邀请多位科幻作者讨论过这一话题。美国作家金史丹利罗宾逊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科幻作品能描绘的时间跨度很广,其中一类被他称作“近未来科幻”(Near-futuresciencefiction)。这些作品往往有着与现实主义作品相似的构架,人物身处的社会关系,行事逻辑都和我们目前经历的世界类似,但是处于一个高技术的环境之中。这样的作品帮助我们在一个思想的实验室中,探讨当下面临的困境。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则认为,在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科幻小说的功能不再是帮助我们想象或是预测未来,但却可以帮助我们留存人文主义的精神。因为“科幻作品往往都以构建人文主义叙事为核心”,即便大数据时代各类监控技术的细节或许已经偏离奥威尔当年的设想,但温斯顿等人反抗的勇气,依旧是代代相传的财富。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截图。

法国小说家阿利特博达尔则分享了一个可能更为重要的观点:身处技术爆炸的时代,技术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其实科幻作品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品,似乎我们也并无必要刻意去强调它的边界和特殊性。而借助科幻作品,非科学专业人士获得了参与科学事业、理解科学的特殊途径。其实在《黑客帝国》中,这种人与技术交融的图景已经反复被提及。《重装上阵》中锡安的议员就曾问尼奥:机器一定是敌人吗?到了《矩阵重启》,在新一代的锡安城艾欧,智能生命成为了人类的帮手。时至今日,《黑客帝国》式的故事或许的确不再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而成为一种视角,用以看待行进中的现实,用以重新理解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刘亚光;编辑:李永博;校对:杨许丽。封面题图来自电影《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连亲妈都不爱的《黑客帝国4》

我相信大部分资深影迷都把《黑客帝国》三部曲当神来朝圣。毕竟,它不仅关系到电影本身,还关系到科学和哲学,甚至政治和神学。这是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相遇。然而,这场始于1999年的电影朝圣,却在《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年结束。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建筑师”和“先知”达成共识:赋予人类自由意志,选择在“母体”中享受和平与幸福,还是在现实世界中面对残酷与真实。可惜,本来可以跳出“小药丸”享受革命烈士待遇的尼奥和三位一体却被无情复活,他们被选为逃避现实的红药丸。

同样入选的还有导演拉娜沃卓斯基,他用不少于15分钟的台词吐槽“母公司”华纳公司的霸主。大意是,我不想再做了,但是这些家伙为了钱不得不开枪。不拍就找别人拍。抱着自我毁灭而不是让别人毁灭经典的心态,《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杀的18年三部曲又回来了。这些自我吐槽的情节是可以学习的。沃卓斯基“预言”了粉丝的反应。言下之意是粉丝们应该停止喷我。我们都在同一战壕里。一起喷资本家吧。这种先入为主的创作算计,既是不满的表现,也是无意创作的表现。

故事的顺序在三部曲中又设定了半个世纪,显然是根据山谬里维脸上的皱纹安排的。毕竟英雄已是暮年,辉煌难续。Code Nong Nio的身份升级为游戏工程师,他的人生成就就是写了一个叫《黑客帝国》的热门游戏,把我们朝圣了20多年的《黑客帝国》三部曲打包进了游戏的二次元世界。为了把两者联系起来或者唤醒我们的记忆,除了各种倒叙和老电影画面的复制粘贴,三一和章鱼的办公室里摆满了Neo的办公桌,就连辱骂Neo千百遍的Smith也穿越回来成为了游戏公司的老板。不得不说编剧和导演的聪明真的在线,结果却是对老粉丝的降维打击。

故事可以分为前半段,前半段拯救尼欧,后半段拯救三位一体。而且是墨菲斯发起的拯救,不过是换了一副新皮。而且结构和功能是三段式的:第一段讲续集的缘起,吐槽华纳;第二部在三部曲之后构建世界体系,一些机器和合成生物选择与人交往,共同构建现实世界;第三部分侧重于场景的视觉和场景。想必这也是华纳的诉求。毕竟你主任骂够了,你还得给老板点别人想要的东西。这场战斗之后,只剩下两点:一是男女主角归队,二是三部曲之后的新世界体系。

气质上,《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更像是《金蝉脱壳》的“黑客版”,“分析师”相当于狱警,史密斯相当于典狱长,目的是将Neo和三一囚禁在虚拟世界中,而一群新面孔则负责抢劫监狱,帮助主角们觉醒,逃出生天。其实新人一点存在感都没有,“分析师”基本就是要搞笑,史密斯也没有上一部作品的压迫感,最后只剩下两个锈迹斑斑的老油条来演夕阳红爱情。问题是三部曲无法直接表达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只用了一部《爱的吻》的复活剧来体现二人秀,现在第四部赤裸裸的拍成了一部老爱情片,让故事更加空洞。

至于粉丝最关心的Neo和Trinity复活的原因,编剧通过《分析师》之口给出了答案:用爱发电!大概原理就是“母亲”发现当年两个人轰轰烈烈的感情可以作为能量。为了控制“爱”的能量超负荷对系统造成的伤害,“母亲”把双方的关系设计成是爱但不是爱。问题是,既然你把三位一体设计成了已婚女人,尼奥就得是“小三”。有没有可能小三是稳定能量的全额而不溢出?

1999年《黑客帝国》出来的时候,互联网方兴未艾,一个486的奢侈品,一个《黑客帝国》创造的不一样的世界,引领了潮流,打开了世界的胸怀。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去年装逼的“元宇宙”,更是凸显了《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前瞻性。时光飞逝,《黑客帝国4》不进则退,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更现实的是,当品牌红利的红色药丸和维护经典的蓝色药丸同时摆在华纳和沃卓斯基面前时,他们不会像Neo那样毅然决然地选择为艰难时世而战,明知道会为粉爱而深感痛心,经典永远不会被遗忘,他们依然会毅然决然地选择票房红利的药丸。想想就难过。前几年《终结者》系列烂在重启的臭水沟里。去年《速度与激情9》和《007:无暇赴死》打街。现在有《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连我妈都不爱了。这种破坏经典的狗尾貂真的值得探究吗?(曾念群)

[责任编辑:张晓容]

相关阅读

  • 留下假姓名和身份证号 姓名和身份证号 还可以在把资料送到
  • 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用姓名查身份证号码被网络公布 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全都有
  • 黑客帝国先知
  • 本文链接:http://www.slxf119.com/16237.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用姓名查身份证号码被网络公布 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全都有

    下一篇:《黑客帝国4》 Matr黑客帝国先知ix 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