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生之讲”更是“青春之问” 人生的青春之问

erjian2021-10-2633113

是“人生之讲”更是“青春之问” 人生的青春之问

《吾家吾国》作为一档面向全国每个人的挖掘纪实访谈节目,聚焦一群“时代宝藏老人”。国庆期间,先后与观众见面的5位老人,年龄最大的101岁,最小的81岁,甚至比80后、90后、00后的共和国还要老,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和火热的生活,献给了为国为民的宏伟事业。节目以他们超然的视角鸟瞰时代,带来了一场醍醐灌顶的“人生大谈”,开启了对灵魂的直接攻击。

一代人有自己的机遇和奋斗。央视新闻频道记者王宁代表了无数年轻一代的探寻视角,走进了这些前辈的内心世界。当他们畅谈自己的记忆和热血历程,与当下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积累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表达自己依然燃烧的理想和抱负时,精神上的“钙”也在“我的家我的国”的共同情怀中,从而完成了一次珍贵的接力供给。

爱国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什么?

每逢“十一”,强烈释放的爱国热情是这个节日最生动的注脚。

那么爱国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什么呢?103010全国每个人都用脚踏实地的终身奋斗给出了简单而深情的回答。

“七一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人物卢元久,29岁就写下了异国他乡的传奇。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这个博士学位对外国人来说读起来要求太高了,但他为了“学点新东西”远离故土。

在三年的努力学习中,陆老除了宿舍和学校,几乎没有去过任何地方。最终,他几乎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导航概念自己带回了中国。

这位101岁的科学家回忆说,当他在美国船上学习时,他想多吃一些面包,被称为“无耻”。美国人故意绊倒你,他在旁边笑,一点都看不起中国人。

他们这一代的学生之所以要出国留学,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学好科学,拯救中国!”。

如今,陆老的听力不太好,但他的耳朵里却有一段像昨天一样清晰的旋律,那是“九一八”后东北流浪学生的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到处都是大豆高粱……”

在一个山河破碎、国家衰弱的时代,爱国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也是一种明确的目标。

92岁的郑晓莹是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她6岁开始学钢琴。抗战爆发后,她“逃到四川,没有琴”。

在她小时候的专辑里,有一张飞机的蜡像剪贴画,里面的信息是“肩负起国家的责任就是真正的救国”。

郑奶奶说,她年轻时的志向是当飞行员,拯救中国。

作为探月工程的策划人和首任总指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每一次“登月之旅”都离不开栾恩杰这个名字。

为什么中国人去月球这么重要?节目中,栾老带着对苦难的记忆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年,因为害怕被日军轰炸,他们全家人都跑来撞去。“与敌人赛跑”是普通人的逃避命运,他们就像那个特定时期案板上的肉。敌人来了就跑,敌人走了就回来。这段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弱者受苦”的痛苦,“这是被征服的人!这就是国家不强大!”

在栾老这里,探月是中国航天能力的体现。如今,中国人已经用他们收集的信息制作了月球仪器。中小学教材讲月亮的时候,都是展示嫦娥一号拍的月相图,不然就得用美国的。

中国人已经承受了太多“落后挨打”的痛苦。你说,不要攻击星星和大海,好吗?

曾经,面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爱国青年挺身而出,用行动奏响了一曲雄壮的爱国之歌。如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爱国”也是新时代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本,是需要用一生的赤诚奉献和顽强拼搏来体现的情感。

这些国家的每个人都在炮火下学习,在荆棘中开拓,把宝贵的生命献给国家和民族。看着他们的人生轨迹,追溯他们的精神脉络,我们不禁要确认,把我们的民族运动、我们的家庭运动、我们的民族运动紧紧捆绑在一起,是世界上“爱国主义”最有力的表达。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得奋斗?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繁荣的环境中,对于‘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生活话题,我们依然一头雾水。”在主持人王宁看来,没有人比老年人更适合谈论生活,也没有人比中国的每个人更能回答我们的困惑和疑惑。

《吾家吾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用时代的问题去探索生命的意义。

节目试图走进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标有时间刻度、充满岁月回忆的房间里感受他们生活的细节。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陪着他们回到曾经挥洒汗水、镌刻青春的地方,进行一次重游,追忆生命中的遗憾与辉煌。

在陆元久先生的客厅里,放着长征三号的模型火箭。

1996年2月14日,长征三号乙因飞行姿态问题被击毁。此后,中国航天事业十年没有进行国际商业发射。作为惯性器件的负责人,陆老的第一任时间赶赴西昌调查事故原因。那一年,他76岁。

他在节目中说:“当时我很负责。前后差不多三个月我很少睡觉,吃的安眠药比平时多了四倍。”

正因如此,用那句名言“天上所有的东西都以99%失败,只有100%通过”,这成了中国宇航员血液里流淌的标准。

记者王宁采访陆老时,带来了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写给陆老的一封信。她在信中说:“正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不眠之夜,成为了我们今天对太空的信心!”

祖先铺路搭桥,为的是后人行深致远。

《吾家吾国》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就在于此——这些可敬可佩的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已然奉献了全部的身心,但他们在满头华发的时候,仍旧没有停下来的念头,他们以各种形式发挥余热,这种“青春进行时”的心态和状态,一次次打动了屏幕前的年轻人。

“你第一时,别人在哪?”节目中,栾老的“青年之问”,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尽管今时今日的中国航天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栾老依然很有紧迫感。

他说,在国际航天的竞争中,谁也没有停下来等中国人,如果这一点我们认识不到,反而在自我欣赏,吹牛皮,还怎么搞航天强国?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给新一代年轻人提出了更大挑战,如栾老所言,“中国人势头是不会停的。”

1997年,郑小瑛查出直肠癌中期,在医院住了4个月。化疗结束后,郑小瑛的头发全部掉光,她戴着假发,坚持出国指挥了一场演出。

《吾家吾国》采访郑小瑛时,92岁的她宝刀不老地活跃在指挥台上。炎热的七月,在福建厦门一个的公交车停车场排练场地里,她为一群业余歌唱爱好者们认真地指导、排练,环境简陋,没有空调,但郑老全然不顾。

她有个心愿,就是想让歌剧走近大众,“美的音乐要让每个人都听到”。当你担心这梦想遥不可及,她却说:“我当然知道难,不难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奋斗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跑,上一代人为了下一代人,下一代人传承上一代人。《吾家吾国》纵然带着长辈对晚辈的殷殷之望和拳拳之心,但这场推心置腹的交流全无说教,有的只是真诚的对话、真挚的情怀和真切的牵挂,它在动人的记录中,完成了两代人之间继往开来的美好相约。

滚烫地活着,才不枉来这世间一趟

《吾家吾国》自播出以来,宝藏爷爷、宝藏奶奶们的故事接连登上热搜,且每个关键词都让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节目的一个初衷,就是为了让真正的“顶流”走到台前,让曾经默默无闻的他们,在时代的星空熠熠生辉。从各方观众尤其是年轻网友的反馈来看,令人心生敬畏的不仅是他们的奉献和成就,他们自律、乐观、向上、忠贞、好学等等优秀的品质,也深深地“扎”到了年轻人的心坎里。

101岁高龄的陆老精神矍铄,回想起年轻的时候,在抗日战争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吃饭都吃不饱,他还每天坚持跑3000多米。

如今,他对自己仍有4个要求:不急、不恼、不懒、不馋。老人说:“我性子着急,容易发火,不急是警告自己;不馋是吃要限量,吃太胖走不动了!”

是“人生之讲”更是“青春之问” 人生的青春之问

已经90岁的“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奶奶装扮简洁、清爽,她说自己已经十几年二十几年不买衣服了,从不凑所谓时尚的热闹,只讲究比例、大小、尺度、功能。

她在工艺美院的教师楼里一住就是40多年,至今还坚持独立生活,把一切料理地干净、整洁、规律。她数次对着镜头说“人生要很乐观”,那是一种历经喜怒哀乐、遍尝酸甜苦辣后的温和笃定。

在《吾家吾国》中,笔者还强烈感受到了家庭赋予他们的人生底蕴。

对他们而言,“家”和“国”就是一体的,“家”给了他们最多的温暖和最大的支撑,使得他们可以为国全力以赴。

当他们谈起曾经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遗憾、或是不能送别父母离去的愧疚、或是对爱人深切的怀念,观众无法不被打动。

在每期节目的最后,记者王宁会邀请他们写下一句寄语,诸如陆老的“要说真话”,栾老的“认真踏实,人生的品格”……

我们相信这些寄语是人生的答案,也是青春的回响,值得我们每个人回味、珍藏,铭记在心。

节目播出以来,老人们坚定的眼神和爽朗的笑声始终在笔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就像记者王宁所感慨的那样:“人生,真的可以拥有永不止息的梦。愿世间因为这个梦,遇到更多心灵相通的人。让我们每一个人可以不负家国,不负此生!”

责编|攻主排版|厂长图编|七号

披荆斩棘的哥哥|中国好声音

向往的生活|追梦人之无界人生

相关阅读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特别节目《吾家吾国》
  • 央视纪录片《吾家吾国》 聚焦熠熠生辉却一直默默无闻
  • 是“人生之讲”更是“青春之问” 人生的青春之问
  • 本文链接:http://www.slxf119.com/12233.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央视纪录片《吾家吾国》 聚焦熠熠生辉却一直默默无闻

    下一篇:此心安處吾家有个冰山大恶魔是吾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