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宜居乡村“梳新妆”

erjian2021-10-2416516

中新网贵阳9月6日电(鲁治家)今年以来,贵州省安顺市着力启动乡村振兴新战略,聚焦农村“脏、乱、差”人居环境问题,聚焦“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开展创建宜居乡村行动。

日前,记者走访安顺市普定县华初镇时,看到宽阔平坦的村道、干净整洁的庭院、彬彬有礼的村民,在山水中格外动人。这里的小山村开启了“一键式美容”的功能,颜值和气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改善环境城里人来乡下散步。

在时间,短短的几个月里,普定县华初镇的村庄发生了变化。房子前面是花园,房子后面是菜园,垃圾在箱子里,污水在管道里.“美丽乡村”在望。

华初镇

在华新村罗家门前的花坛里,九重葛和兰花正在盛开。在附近的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蔬菜,如胡椒、茄子、豌豆和生姜。对于60多岁的罗来说,清理菜园、保护花草已成为晚年生活的“重头戏”。“我必须每天看着我的花,给它们浇水和修剪。当我看到花开的时候,我很开心。”

更让罗高兴的是,村里一条破旧的主干道也通过这个宜居村的创建得到了改造。这条5米宽的路在她家门前延伸,进出方便多了。

华初镇焦家村民住宅摄于9月2日。鲁治家

每天晚饭后,罗在“新路”上悠闲散步。“最近在镇上认识了很多人,吃完饭就来我们这里散步。”罗对说道。

华初镇

焦家村的变化更大。

得益于安顺市支持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焦家村建成了污水生态处理系统。通过“人工湿地调解预处理”的生态处理工艺和污水管网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村里污水横流的现象。“我们以前没有在这里建污水管网,村民都住在分散的区域。很多村民的生活用水直接排到了路上,特别影响环境。现在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道路干净清爽。焦家村党委书记张振刚说。

9月2日拍摄的华初镇焦家村污水处理设施。鲁治家

此外,焦家村的环境整治也得到了广州市花都区的资金支持。花都区投入400多万元对焦家村立面进行改造,建成垃圾中转站和新时代农业培训中心。现在环顾四周,粉墙瓦的房屋错落有致,格外清爽整洁。

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只见窗户明亮干净,墙壁清爽,客厅、厨房、卫生间都井井有条。张振刚说,通过群众大会、坝区会议、入户广播等形式的宣传,很多村民的意识明显从“要我干净”转变为“我要干净”,村民们互相学习,争创“宜居乡村示范户”。

自宜居村创建以来,华初镇还对全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进行了清理,对擅自建设的进行了拆除。规范乡镇街店、农贸市场,修复乡镇污水管网,建设绿化公共区域。集中整治后,华初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宜居乡村面貌不断显现。

分享“大手小手”,共同努力。

基础设施是硬件,意识培训是软件。为改善人居环境,华初镇还注重激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华镇按照镇级引领、村级主力军、群众共建的工作思路,通过打造“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等村级治理主力军,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在华西村,党员、退役军人、村民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治安维护、矛盾纠纷调解、政策理论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周一上午,我们的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都会自发清理村里的环境卫生,时间的村民也会一起参与。”华新村党支部书记胡波说,志愿服务队和环卫工人形成了很好的互补,环卫工人主要负责主干道的道路卫生,而志愿服务队主要关注房屋前后的卫生死角。

目前,华初镇成立了20支志愿服务队,动员干部群众清扫路边沟渠、杂草广告、垃圾和废品等。每周一次,并对镇内违法用地和建筑物进行集中清理和拆除。

创建宜居乡村,规范村民行为,村规民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焦家村通过“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促进了风俗习惯的新变化。

张振刚介绍,“红白理事会”就办理标准、宴请人数、办理程序等达成一致。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引导群众树立新婚丧嫁娶、节俭办丧事、厚养薄葬的观念。

9月2日,华初镇焦家村一村民在家洗碗。鲁治家

“比如,过去一般为丧事设十几二十桌,每桌15菜左右。现在提倡减少餐桌数量,每桌6大碗菜,减少浪费,减轻一些家庭的负担。村民们也非常支持。”张振刚说。

此外,华初镇还在镇内中小学开展了“小手牵小手”活动,孩子们推动家庭成员提高环境整治意识。

“我们还把村委会提供的花种分发给孩子们。他们回家种在屋前屋后,然后和家里的老人一起打扫整理物品。”焦家小学教师褚秦永告诉记者。

“通过创建宜居乡村,我们逐渐将文明生态理念渗透到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为推动乡村振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华镇党委书记罗晓东说。

村里漂亮人的优美环境催生了“美丽经济”。

乡村美景促进繁荣,繁荣帮助人们致富。

华初镇的一些村庄正在努力通过改善乡村风貌和居住环境,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

7月26日,航拍贵州省普定县华初镇水镜村千亩荷塘。鲁治家

 化处镇水井村背靠朵贝山,磨香河穿村而过,窄口水库坐落于此,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沛、水源充足。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水井村村支“两委”确立了“茶果上山、香葱进地、莲藕下田”的产业发展思路。

在普定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水井村注册成立了村集体公司,借助政府助力贫困村发展的政策,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莲藕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余亩,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千亩荷田”。

驱车行驶在“千亩荷田”的观光道上,浓浓的绿意在两边飞驰,大大小小的各色荷花美不胜收,荷塘四周,一排排青灰色的房屋排列整齐,俨然一派山里江南的模样。

水井村老支书董开明介绍,鲜藕及藕粉等农产品可以为村民带来直接收益,通过提升村里的人居环境、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组织举办“荷花节”等举措,“井”上添花的水井村吸引来大量游客,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贵州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千亩盛开的荷花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赏花(

7月26日摄)。卢志佳摄

“吸引游客来首先就得有良好的环境,现在我们的旅游产业有了起色,大家都更自觉地爱护房前屋后的卫生环境了。”村里藕御坊农家乐的经营户吴海和告诉记者,荷花盛开的时候,他的农家乐曾接待过100多名游客,3个月下来,经营收入可以达到10余万元。

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2016年以来,水井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4800多元增长到1万余元。

一个个村庄的美丽蝶变,伴随蔬菜、茶叶等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兴起,化处镇推动高效产业与宜居乡村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接二连三”,一幅“村美、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阅读

  • 淄博发展文旅业最大的文化符号
  • 渝北回兴:让城市环境更宜居居民生活更舒适
  • 贵州安顺:宜居乡村“梳新妆”
  • 本文链接:http://www.slxf119.com/11610.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渝北回兴:让城市环境更宜居居民生活更舒适

    下一篇:国世平本人新浪博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