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子的“大”产业

erjian2021-10-1814130

“小”林子的“大”产业

天池村位于四川省合江县法王寺镇西南边缘,丘陵沟壑深厚。距法王寺镇政府20公里,平均海拔740米,面积平方公里,竹林面积,耕地面积1430亩。目前辖8个村组,312户1096人。过去天池村只有一条70厘米宽的石板路,是一个典型的人少的贫困山区的林业村。

“农会上面有一个天池村。地广人稀,年轻女性留不住,成熟男性不收亲戚。回家晚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生动地反映了天池村薄弱的基础条件,也是天池村的写照。

近年来,天池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村民发扬“干”的精神,利用林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组织群众发展林下立体经济,与干部群众一道,把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改造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知名样板村。

立足实际谋发展,主动求实。

“小”林子的“大”产业

穷了就改,改了就过。没有人想生活在贫困中。天池村作为山区贫困村,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在交通、区位、资源等方面没有优势。同时,与周边地区相比,天池村海拔相对较高,传统水稻、玉米、高粱、水果等生产周期长,土地利用率低。

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如何利用行业?如何引进人才?这些一直是天池村党支部思考的难题。产业结构单一,交通、区位没有优势,这不是现实问题。大家认为只要解放思想,推动创新,多做深做细,一定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特别是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天池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天池村党支部敏锐地意识到贫困山区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积极寻求上级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镇党委、政府、各级帮扶单位、项目主管部门在发展思路、项目资金、工作方法、工作力量、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最后,我们通过多次走访,针对该村在高寒地区的优势,确定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是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方向和主要载体。

全村发展思路明确后,天池村党支部积极联合配套单位争取项目资金,邀请菌类种植方面的专家到天池村考察,形成发展菌类产业的可行性报告,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天池村党支部起初想通过引进市场主体来“借船出海”,但很多老板实地调查后,要么没有消息,要么在恶劣条件下无法配合。最后经过村“两委”审议,决定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公司“造船出海”,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造船出海”,推动行业“改革”。

党员带头示范引领行业。

俗话说,一个村富不富,要看干部。集体强不强,要看“领导”。听说村里要成立合作社,有党员群众提出了质疑。“一方面,村里没钱,要建合作社;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但它们要么亏损,要么形同虚设。".面对党员群众的质疑,村“两委”干部带头集资60万元发展了

但由于缺乏经验,外包菌种质量和管理技术不到位,收入远低于预期。失败并没有让村“两委”干部退缩,反而坚定了他们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之后,一批村民多次前往江津、重庆、织金、贵州、长宁、宜宾等地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村“两委”干部大多白天在村里办事,晚上去菌棚查看生长状况,研究分析各种情况和问题。经过不懈努力,天池村食用菌产业终于在次年实现丰收,每亩纯收入约50%。

天池村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收入,让所有村民看到了希望。每亩纯收入50%左右。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村民们受到了激励。这么多人相信我们的干部,怎么保证老百姓多挣钱?天池村党支部在如何让村民少走几步致富的问题上动了脑筋。与驻村工作队深入探讨后,提出了“两年开展试点,三年力争增长,五年取得成效”的发展目标,即2017-2018年依托扶贫本康产业园开展林下食用菌小规模试点种植,充分掌握技术经验;2019年至2021年,扩大种植面积和产业发展类型,由林下菌类产业向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使产业遍布村内70%以上林地,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2022年后,全村人民将通过发展林下立体经济,大幅增加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0多万元。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

由于天池村地形偏僻,中青年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余部队基本上是“三八、六一、九九”。村里普遍存在“土地无人管,有人管不了,林地收入很少甚至没有收入”的困境。

以盘活闲置林地资源,形成资源聚集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取代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在农户愿意的前提下,村集体公司与承包农户签订《林地代管协议》,将林地经营权转让给村集体公司。实行代管模式,进行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形成了较强的资源优势和竞争力,实现了林地资源的变现和增值。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将40多万元扶贫产业扶持资金和600多万元部分政策性项目资金整合为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发展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引进山番赛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投资1000万元开发黄精中药材,煽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扶贫。村集体资产公司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市场价格较好的高端食用菌等项目,在合江县成立中诺造林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资金、技术、人才和规模,与赤水、泸州经销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解决了产品销售,有效调动了农户积极性。利益

用代管林地积极引进泸州“山那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头企业,种植2000亩林下中药材黄精,村集体公司出土地并承接劳务,农林企业投资公司负责出种苗、技术、回收。目前,天池村集体经济公司已与180余户农户签订了代管协议,成功代管竹林地7200亩,形成了强大的资源优势和竞争力,实现了林地资源变现与增值。

同时,为确保群众地上原生附作物收益不低于市场价格,天池村党支部探索建立了“1234”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农户、村集体、村集体资产公司三者“三零”风险和“三赢”效益共同体,确保带贫减贫增收。林地农户获益“1”。村集体资产公司在代管村民林地上开展的种植经营所得产出按10%的比例给被代管地(林权地)村民享有,村集体资产公司不直接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租金。群众通过林地入股,相当于把土地存进了银行,不管理也有高额利息。劳务农户获益“2”。为更好发挥群众积极性和参与性,村集体资产公司在村民林下土地上开展的种植经营所得产出按20%的比例作为劳务分配。被代管林地村民优先享受劳务分配权,即可自行进行经营管理,获取劳务报酬。对“林地代管”村民不愿主经营的,积极动员农业生产大户等参与代管,承包经营管理林下作物种植,享受产出20%的收益。对却无人经营管理的林地,由各社社长统一带头兜底经营管理。目前,天池村各社共兜底种植黄精1500亩以上。引进企业获益“3”。村集体资产公司在村民林下土地上开展的种植经营所得产出按30%的比例作为招引农林企业的投资经营所得。村集体公司获益“4”。村集体资产公司在村民林下土地上开展的种植经营所得产出按40%的比例作为村集体所有。在留足发展公积金后,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全村福利再分配。其中,扶危助残济困基金10%,特殊贫困户再倾斜享受2%。浮动比例用于全村医保、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事业和林地代管农户二次分红。

经过近4年多的实践摸索,天池村林下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产值达到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2020年,天池村获得了中省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万元,流转100亩林地种植中药黄精,预计亩产4000斤,所得纯利润实行即土地占1.5成,村集体公司占8.5成的利益分配机制。被代管农户劳务收入平均增收1万余元,最高达4万余元。下一步,天池村还将注册“扶贫商标”——仙凉洞,建立销售公司,力争将天池食用菌推向更高、更广的市场舞台。

“合江有个天池村,脱贫奔康产业兴;因地制宜种竹荪,家家户户都高兴;谁说天池穷山沟,而今发展明了路;绿水青山在本地,金山银山好景气。”这是现如今在天池村老百姓口中传唱的打油诗,既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天池村改头换面后的崭新形象,又饱含了天池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李秋梅)

[责编:陶媛]

相关阅读

  • 看家信小林子不识回家路
  • 龚畅调研雨花区小林子棚改项目
  • “小”林子的“大”产业
  • 本文链接:http://www.slxf119.com/10327.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龚畅调研雨花区小林子棚改项目

    下一篇:nba2k11林书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